低空经济是什么?包括什么?发展什么?
低空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它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有人或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发展。
一、什么是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催生的综合经济形态,具有拉动区域经济新增长、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提供社会治理新手段、催生跨界融合新生态、整合产业发展新要素等典型特征。具体来看,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领域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低空经济,可视为通用航空的升级版。它整合了航空器的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以及飞行服务保障等多个产业。其核心在于将新开放的空域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从而为各行各业提供支持和动力。低空经济实质上是将低空领域的各种产品、地面相关产业链条以及相关衍生服务整合为一体的综合体。
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领域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边界范围
中国低空空域范围界限没有明确界限,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及时总结推广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验,实现真高3000米以下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无缝衔接,划设低空目视飞行航线,方便通用航空器快捷机动飞行”。行业内普遍将高度为3000米以下的空域认定为低空区域,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低空是真高1000米以下的地区。
二、为何要发展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向,已经与经济社会活动融为一体,并不断开拓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以显著提高经济社会活动效率和用户体验。
低空经济是培育和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选择,也是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方向。未来,我们将从天空获取更多的GDP。作为全球前瞻性布局的产业,低空经济拥有广阔的万亿级市场空间和远大的发展前景,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针对国外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各国正在采取多种举措来加快低空领域的布局,以引领城市空中交通的革命。据罗兰贝格研究预测,到2050年,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超过60万亿人民币。
三、怎样发展低空经济?
国家引领
全球低空经济发展经历早期应用探索阶段和规范化发展阶段。中国低空经济概念的提出最早始于2010年,随着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逐步深化,产业与科技的日益革新,低空经济概念逐步演进,越来越受到产业界、投资界和学术界的关注。
2010年,中国正式提出“低空经济”的概念,相关部委视各自管理职责构建从监管到产业的体系化政策,规范低空行业各项管理要求。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在文件中,首次提出发展低空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低空经济的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2024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在国家层面对无人驾驶航空器从设计生产到运行使用,进行全链条规范化管理,多个部委和地方相继出台配套政策,全面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
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北京、广东、安徽等省市地方两会明确提出发展低空经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低空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5年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地方响应
2023年年初,深圳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1月,海南发布《海南省无人驾驶航空器适飞空域图》,在中国范围内较早地做出低空空域放开的持续性尝试。
2024年以来,中国已有近30个省份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15个城市与企业携手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计划到2025年打造涵盖低空飞行路线、低空应用示范区等多个领域上百个示范项目。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还建立专门的产业基金,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基础。
2025年3月4日电,《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关于支持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征求意见稿》提到,鼓励低空经济企业落户,招引集聚一批无人机整机研发龙头企业,按实缴注册资本规模的5%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的奖励。
主要特征
根据产品类型不同,又可分为通用航空、无人机、eVTOL三个产业形态。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包括交通出行、物流配送、农业植保等方面,具有空间多维性、产业整合性、技术经济性的特征。
空间多维性
低空经济围绕低空空域这一立体化空间展开,蕴含巨大的经济价值。其既包括低空空域的飞行活动,又要与传统地面空间资源协同联动,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与综合服务主要在地面运作,为低空飞行提供产品、服务和基础设施支持。因此,虽然低空经济的关键资源和主要活动场所在低空空域,但这一综合性经济形态需要统合空间与地面资源,更好地做到空地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
产业整合性
低空经济具有跨领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特性。低空经济不仅涉及传统的航空产业,还涵盖无人机技术、智能制造、物流运输、旅游休闲等多个领域。通过低空飞行活动与地面产业的结合,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具体来看,低空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低空运输可以带动运输业的发展,低空飞行设备制造可以促进相关制造业的发展,低空经济的发展也会为其他服务业带来增长机遇。
技术经济性
低空经济在技术和经济效益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新能源航空动力技术、无人驾驶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使低空经济在效率、能耗和环境适应性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和操作效率,还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新型电动航空器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减少了燃料消耗和排放,提升了环保效益。先进的导航和通信技术提高了飞行的精准性和可靠性,从而减少安全风险,这些都体现低空经济的技术经济性。
根据工信部等四部门2024年3月27日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中提到以下五项重点任务:
1、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2、提升产业供应链竞争力
3、深化重点领域示范应用
4、推动基础支撑体系建设
5、构建高效融合产业生态
全球格局
在早期,由于低空技术不成熟,以低空旅游和在农业、工业的探索应用为主。2010年以后,随着低空飞行技术的愈发成熟和应用的多元化,规范化监管成为这一时期各国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要国家和地区提出各自低空领域航空创新发展理念。美国提出“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 UAM)”,其后演化为更大范畴的“先进空中交通(Advanced Air Mobility, AAM)”,而欧洲提出“创新空中交通(IAM)”概念,两者与中国“低空经济”和“智慧空中交通”(Smart Air Mobility, SAM)概念存在名称上的差异,但实质涵义都是利用绿色能源驱动航空器,采用智能化运行模式,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其内核一致。
美国于21世纪初立法确定21世纪航空业战略目标时明确提出,“美国不能承受在航空业第二个100年仅仅成为航空技术发展的追随者”,美国具备较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航空产品是其出口量最大的单一工业品。面对新一代航空技术开发,欧美不再追求全体系的竞争优势,转而利用传统通用航空制造/适航技术优势抢占难度最大、利润最丰厚的中大型eVTOL市场。2022年10月,美国两院通过《先进空中交通(AAM)协调和领导法案》,动员国家与社会资源共同发展低空产业;2023年7月,美国联邦航空局发布《AAM实施方案1.0》。
欧洲鉴于自身无人机产业链支持能力较弱,从2015年起每年举办欧洲内无人机高峰论坛,为新一代航空技术发展寻求共识,直到2019年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出台无人机相关法规。2016年,欧盟发布《欧洲无人机展望研究》报告,确认未来10年无人机产业经济价值与研发资金需求。2019至2021年,欧盟陆续颁布无人机适航、运行与空管相关的三部法规,并通过开展联合示范验证研究建立欧盟各国之间的技术共识与技术合作,然而由于部分法规框架实质性内容缺乏,生产运行实践与技术发展尚不能支持宏大框架。2022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无人机战略2.0》,列出10个领域19项旗舰行动,包括采用通用适航规则、无人机军民融合发展、制定无人机技术路线图以确定研究和创新的优先领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