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是支点,选择是杠杆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一书中,提出过“财富原则”,你的收入只能增长到你能增长的程度。
也就是说,你一生所能赚到的钱,是有定数的。
赚钱是因果论,而不是结果论。
因决定果。我们的认知和选择,决定了在追求财富的路上能走多远。
01、努力是支点,选择是杠杆。
木兵讲过他师弟Kevin的故事。
Kevin大学毕业后,进入某报业集团做编辑,每天下午采编,晚上写稿到凌晨。
木兵问他:“你希望三年后的自己,是怎么样的?”
Kevin回答说:“希望年薪可以达到二十万,再买辆车,载着爸妈去玩。再买套房,把老婆娶回家。”
木兵跟Kevin说:“你的愿望一个也实现不了。传统报业正在衰落,你现在月薪6000,再过三年,薪水也变不了多少。”
于是,kevin果断跳槽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策划。
三年后,他所有的愿望都实现了,而继续待在报社的同事,却在面临失业。
你会发现,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是选择。
正确的选择,可以事半功倍;错误的选择,只能是事倍功半。
腾讯员工星彻2010年大学毕业时,同时收到了几份offer,但他选择了工资较低的腾讯。
同学们都嘲笑他傻,但他却说:“我想到腾讯去学东西。”
短短三年时间,星彻的工资涨了5倍,远超当初一起毕业的其他同学。
2013年,星彻又看上了微信,于是主动申请转岗去微信事业部。
两年内,星彻工资又涨数倍,并拥有了价值100万的股票。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里,到底是选择重要,还是努力更重要?
答案是,都重要。
但相比之下,选择更重要,选择不对,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劳。
努力是支点,选择是杠杆。
骑自行车,再努力也追不上汽车。
02、能力越稀缺,你就越值钱。
美国计算机专家德雷福斯兄弟俩,曾提出过一个“德雷福斯模型”:
人们对一项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可以分为新手、高级新手、胜任者、精通者和专家。
相应的,随着你技能的不断提升,你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
一个人能挣多少钱跟你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
不可替代有两种:
一种是你做了别人不愿意做或者做不了的事;
另一种是你把一件人人都能做的事做到了行业顶尖。
2005年,一个年轻人,跑到阿里巴巴去面试,面试官问他:“你如何证明自己的技术水平?”
年轻人接过面试官的电脑,写下一串代码,关掉了阿里的一台路由设备,导致阿里内部网络中断,就连技术人员也不知发生了什么。
面试官赶紧上报马云,马云当即批示:“不惜一切代价,留住这个人。”
为了留住这个人,阿里开出了500万年薪。
支付宝作为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每天遭受16亿次的黑客攻击,但是没有一人能够得手,就是因为他的存在。
这个年轻人叫吴翰清,如今是阿里云盾总负责人。
看过一个关于杨丽萍的采访,主持人问她,你这么仙,从来不操心赚钱的事吗?
杨丽萍说,赚钱是人世间最容易的一件事,因为你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这就是最大的福气,钱会跟着你来的。
当你成为1%的人才,就可以拿走行业99%的蛋糕。
03、你能链接多少人,就能链接多少财富。
前段时间,俞敏洪直播连麦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彭凯平。
聊到人脉的话题时,俞敏洪直言:人脉就是财富。
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指出:
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
有一位朋友在外企做中层,因为部门业务扩张,招了两个女孩当助理。
两个人都很优秀,工作能力也很强,交代的工作都能出色完成。
后来,两个女孩相继离职,女孩B离职后,便和领导失去了联系。
可女孩A离职后,一直和老领导保持着联系,新工作出现困惑时,她会虚心请教;逢年过节,也不忘给领导送去祝福和礼物。
两年后,行业内有一个很好的职位在招人,从能力上来说,两人女孩都能胜任。
这位领导以自己的名头,推荐了女孩A,女孩A顺利拿到了offer,不仅职位跳了一级,薪水也翻了两倍。
世界著名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说过:
“全世界所有的成功者最重要的特征是:创造人脉,维护人脉,人生中最大的财富便是人脉关系,它能让你不断地获得财富。”
也有人说过,未来社会,一个人最大的能力,就叫“链接力”。
这个时代,你能链接多少人,决定了你值多少钱。
04、赚钱是认知的变现,亏钱是认知的缺陷。
犹太人中间,有两句话广为流传:
第一句是,财富是靠脑袋的,你的价值是脑袋,而不是手。
第二句是,世界上的钞票有的是,遗憾的是我们的口袋太小了。
如果我们思维足够开阔,认知水平足够高,那么钱包也会随之增大。
在《遥远的救世主》里,丁元英和王庙村的冯世杰、叶晓明、刘冰三人开了一家叫格律诗的公司,主要是生产音响。
当时,全国音响最牛的品牌叫乐圣,格律诗从乐圣订购核心配件。
格律诗步入正轨以后,在丁元英的操作下,格律诗以超低价出售音箱,严重影响了乐圣的利益。
很快,乐圣公司的老总林雨峰,以不正当竞争为由一纸诉状将格律诗告上了法庭,目的就是吃掉格律诗。
冯世杰等人害了怕,背着丁元英跑去找林雨峰求和,求和失败以后,立马退出了格律诗公司。
可是最后官司赢了,格律诗瞬间身价翻了几倍,冯世杰等人肠子都要悔青了。
格律诗之所以能够打赢官司,是因为从一开始,丁元英对格律诗的定义就是扶贫公司,完全是贫困村的农户式生产,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生产方式。
也就是说,公司根本不存在什么不正当竞争。
一场诉讼就变成了一个照妖镜,将所有人的认知照得一清二楚。
有人说过:“未来不是人赚钱,而是钱找人。财富永远都会流向最匹配他的人,就是那些高认知的人。”
赚钱,就是认知变现的过程,你的认知有多高,你就能赚多少钱。
托马斯·斯坦利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想改变果实,你首先就要改变它的根。
如果你想改变看得见的,那就必须先要改变看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