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越是高级人才,越看底层思维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20年,我觉得是“意外”。过去可能需要10年发生的事情,今年凑到一起发生了。
很多事情被大家过度解读。
比如美股熔断,当时各种言论甚嚣尘上,但是你去看经济基本面就会发现,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所以股市能恢复过来。
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真正的危机,这种熔断其实不算什么。
但更多事情,是在考验人心。
在信息杂乱、谣言纷飞的时候,你如何理解真实?在技术狂飙、寻找落地场景的时候,你如何理解未来?在面对众多可能和诱惑的时候,你如何理解自己?
这对我们当下的人来说,都是大问题。
一、信息时代,
每个人需要具备一些基本能力
当然,我先纠正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所说的信息杂乱,不是信息本身的杂乱,而是噪音太多,这两件事需要分开看。
有些数据是信息,有些数据是噪音。
这就像莎士比亚戏剧里的一个例子,在一个谷仓里有两粒很小的金子,为了找到这两粒金子,你得把整个谷仓都翻开。
和这个故事类似,那真正混进来的是噪音和谣言,不是信息。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
1.如何判断信息真伪?
事实上,阴谋论滋生的环境,并不是真的缺乏信息,而是群体懒于思考。
判断信息真伪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首先,要进行交叉验证。
举个例子,对于一些新闻报道来说,你要注意它的内容有没有标明出处,进行交叉验证。比如对美国的报道,只有中文报道,没有当地报道,这肯定就是假的。
这是一个很显而易见的交叉验证。
第二,注意内容来源。
很多时候,我们要对内容来源有一个基本的常识和判断。
比如北朝鲜是个比较封闭的国家,只有韩国的两个主要新闻社和日本的两个主要新闻社有记者和线人在里面,能拿到一些准确信息。
而CNN上的北朝鲜报道,不知转了多少道弯,不是说它有假新闻,但是至少这件事上,它没有权威性。
因为它在那里没有记者,很多时候也是道听途说。
所以任何一个报道,它如果没有一个消息来源,基本上不太可信的。
第三,撇开利益因素。
当一个人有利益驱动的时候,他的观点往往不中立。
比如,前两天有个新闻,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月亮上可能有水。美国民众一看就笑了,说NASA又缺钱。
在阿波罗登月那个时代,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是很受人尊敬的科研机构,但是后来,有些科学家还在踏踏实实干事,有些科学家没事干了,就开始讲各种耸人听闻的事情。
为什么呢?因为今天,科学家已经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和记者、医生、律师没有区别。
所以有些时候,在判断信息真伪时,要看他有没有利益牵扯,讲话是不是为了财政拨款。
所以,即使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这样很严肃的学术机构,也有混事的人。而利益因素,是影响信息真伪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