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事情的四个维度
看《大明王朝1566》,一个明显的感觉是,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有的是完全对立的,有的是一致的,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长远的,有的是于公的,有的是为私的……
为什么会导致这个差异?
核心当然是各自站的利益角度不同。
但在利益的基础上,如何向别人阐述你的观点和分析,其实很考验人。
如果作为一个旁观者,面对一件事,该如何做分析?
这就涉及到分析事情的几个维度。
那最常见的分析维度有哪些?
第一,时空维度(事件的“存在背景”)
时间维度:关注事件的“过去、现在、未来”,即事件的起源、发展过程、当前状态及未来趋势,结合历史经验预判走向。
空间维度:关注事件发生的“地点、范围及关联环境”,包括宏观、微观,从局部到整体,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的表现及与周边事物的联系。
第二,主体与利益维度(事件的“参与核心”)
主体维度:明确事件涉及的“关键参与者”(个人、群体、组织等),及其角色、能力和行为动机。
利益维度:聚焦各方的“核心诉求”,分析谁受益、谁受损,以及利益冲突与平衡点,这是理解事件动力与阻力的关键。
第三,逻辑与效果维度(事件的“内在与结果”)
逻辑维度:梳理事件的“因果关系”,即“为什么发生”“如何发展”,判断其内在逻辑的合理性,看事情的发展是否符合规律、是否存在漏洞。
效果维度:评估事件的“实际结果”,包括短期与长期影响、显性与隐性效果,判断其价值或问题。
第四,成本与风险维度(事件的“代价与隐患”)
成本维度:计算事件的“各类投入”,包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及机会成本,评估可行性。
风险维度:预判事件的“潜在隐患”,如不确定性、负面影响及发生概率,分析应对能力。
由此,在面对个人选择、社会问题,甚至是商业决策的时候都可以参照来做分析,以便快速抓住核心矛盾和关键信息。
就像《大明王朝1566》里的各方角力,看似复杂的分歧,其实都能在这些维度里找到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