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业主,电梯出现这些“异常现象”并不是故障,你想多了!
随着高楼大厦的平地崛起,电梯走入市民生活。市民对于电梯关人困人、故障停梯等安全隐患或有亲历,或见过报道,电梯技术结构复杂、井道幽深、轿厢狭小、故障并不少见、事故时有发生……普通市民难免会产生对电梯安全的恐慌和质疑,那么,电梯究竟安不安全呢?
很多电梯用户不了解电梯的某些功能,误认为电梯坏了,于是打维修电话,甚至请来了119,并且抱怨电梯质量不好…
电梯很多看起来的“异常现象”不是故障;而是电梯自身的保护功能,电梯并没有坏!!!
满载电梯不停:电梯轿厢满员后为避免超载,不再响应下一站的外呼。
超载电梯不走:这一点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都知道了,后进的乘客大多也能自觉退出。
电梯不关门或反复开关门:门口或地坎有杂物遮挡光幕或门触板。
电梯突然降到最底层又重新恢复正常运行:电梯断电再接通后要重新确定平层基准位置。
电梯到一楼停梯开门不动:由楼内烟敏或热敏传感器触发了电梯消防迫降功能。
电梯突然平层后开门不走,几分钟后又自动恢复运行:电梯(扶梯)运行时间过长电机过热,为防止烧坏电机冷却后自动恢复运行。
电梯停在某一层长时间不动或不响应外呼:可能电梯管理员启动了司机操作功能。
还有很多情况都不是电梯坏了,但在没有弄清楚之前可以打报修电话向维修人员咨询。切勿擅自采取手段,以免对电梯造成更大伤害,甚至导致人员伤亡。
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电梯事故频发,电梯安全成为居民高度关注的话题。
市民有时候对电梯会有一些误解,认为电梯出故障就是电梯不安全,其实,电梯的故障是正常现象。电梯事故的发生多半还是人为因素。我们没有使用好,是因为我们还不够了解它。
01、被困电梯;踢门扒门是非常危险的动作
踢门、扒门、撞门……这些危险行为,你乘坐电梯会做吗?参与调查的市民,就有16%的调查对象表示偶尔有过这些危险行为。甚至还有2.5%的调查对象表示,在乘坐电梯时经常会做这些行为。相比较下,抽烟、在电梯内蹦蹦跳跳的,这样的行为更为常见。四分之三的被调查对象表示,经常看到。
在生活中,许多人在使用电梯时常常违规操作:反复按开关门按钮、电梯超时开门等人、运送装修垃圾、扔杂物,或搬运家具、建材等重物时撞击到电梯、超载时强行挤入、按遍所有楼层按钮……其实这些都是危险的“闯红灯”行为。
技术人员提醒大家,扒门等行为都是非常危险的动作,会导致电梯骤停,发生故障,导致人身伤害,属于绝对不能做的行为。电梯轿厢内抽烟、蹦跳等行为,违反电梯安全规则的行为,容易产生安全隐患。此外,还有电动车或自行车进入电梯轿厢或撞击电梯门,也有一定危害。
02、不能因为成本支出;让电梯带病运行
电梯的安全运行,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电梯的安全保障80%要依靠平时的维护和保养。电梯管理单位不能因成本支出因素,让电梯带病运行。广大电梯使用者要了解电梯安全知识,杜绝故意损坏电梯的现象。
03、被困轿厢会缺氧?实为心理暗示
在电梯困人事件中,不少被救出来的乘客均表示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有传言说,这是由于被困时间长了,电梯里含氧量下降导致的。
“每台电梯出厂前都设有通风孔,即使通风机不工作,轿厢和外部的空气也是连通的,氧气量肯定够,不会出现缺氧情况。”被困人员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现象,是由恐惧、高度紧张等因素引发的。
即使在极端条件下,电梯里的氧气浓度一般都会维持在20%以上,和正常室外空气含氧量相当。
04、钢索全断、极速坠落;还有4道“护身符”
“从电梯诞生至今,全球无一例因电梯钢丝绳断裂而引发相关事故。”电梯曳引系统由多根钢索组成,一根钢索由多股组成,一股由多丝组成,安全系数以所有钢索的总破断负荷计算。每台电梯具备多条钢丝绳,相互之间为独立悬挂。
即使所有钢丝绳断裂,电梯还有独立的超速保护装置——限速器。
当电梯轿厢运行速度超过设定值时,限速器就会启动,限制电梯下行。
如果限速器也坏了,速度没有得到控制,电梯还会触发第三套保护装置——安全钳,以机械形式强制将轿厢制停在导轨上。
万一上述3种保护措施都失效,还有最后一道“护身符”——位于电梯底坑的缓冲器,它会将惯性力、冲击力进行“卸载”。
05、夏季高温期间;应加强电梯安全管理
夏季正是电梯因高温气候而引发电梯“关人”故障现象的高发期,其原因多为机房温度过高,导致电梯控制器件不能正常工作所致。质监局温馨提醒广大电梯用户注意:
一、电梯使用管理者要落实职责,保证电梯机房温度满足设备正常使用要求,否则应在电梯机房安装必要的通风降温设施,如空调或排风机等;保证电梯轿厢与值班室通讯的畅通;加强日常巡查和值班工作;落实制定夏季高温期间电梯运行安全措施及故障排除应急预案。
二、电梯使用管理者要督促维修保养单位针对夏季高温、潮湿的特点,落实电梯的维保工作,一旦发生故障,做到及时施救和排除。
三、市民在夏季高温期间乘坐电梯时,如遇到电梯“关人”故障,要保持冷静,及时通过轿厢对讲、警铃、拨打“电梯使用标志”上的维修联系电话或者“110”救援电话等,与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后等待专业人员前来救援,切莫采取自行扒门或爬出电梯轿厢等不安全的行为,以免引发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