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23
05

提高非量化产出岗位绩效评估的有效性

在绩效管理有一项挑战,就是对量化产出的岗位,如何有效评估其绩效?

image.png

HR及管理者们尝试了很多做法,比如:

正面攻击派:这类HR或管理者也被戏称为固执量化派,他们认为所有工作产出都可以量化,就看是否愿意深挖。但深挖找到的量化指标通常会存在一些重大缺陷,要么数据难以统计(统计成本很高),要么数据来源及其客观性无法掌控。

迂回派:既然不能量化,那我就考你的能力、态度、行为、团队协作等,总有办法治你。

群众派:我一个人考你你会不服,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就360度大家一起来考你,你总不会不服吧。

放羊派:不能量化就不量化吧,你先自评,我来酌情修正,反正这类岗位对公司的直接影响也不大,再说,你做错了我也批评了。

上面各种做法,都不能真正解决非量化产出岗位绩效评估的有效性问题。那这项挑战真的无解吗?


其实不然,以下就是一个实用的破解办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将“难评估”变成了“可评估”。


非量化产出岗位执行的工作任务,产出性质大多以定性为主,没有量化数据作为绩效评估的客观依据。如何才能让评估做到客观?就需要先导入两个基本认知:

一是“客户意识”。在一个组织中,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客户,没有客户的岗位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每个岗位都可以被称为“供方”。

二是“过程认知”。每一个岗位完成任务都是一个三段式过程:输入→加工→输出。


通常意义上的绩效评估,其侧重点不在输入和加工,而是输出。从客户角度看,输出就是供方的交付物,交付物必须被客户接受,才算任务完成,否则要么返工,要么被客户取消订单(任务),甚至供方资格被替代。


在组织内部,因劳动关系的特殊性,不能完全应用市场化的客户机制,但“客户意识”帮我们找到一个突破点:要有效评估一项定性任务的输出,就必须先定义“什么是完成”,也就是任务的“完成标准”(或者称为“交付标准”)。


一个清晰的“完成标准”应长什么样呢?


从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个叫“3D”的模型,用来清晰描述任务的“完成标准”。它是三个关键词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分别是:

Deliverables交付物名称——任务输出成果。如:报告、文档、代码、会议、活动等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产出。

Deadline截止日期——任务完成的最晚日期。可以提前完成,原则上不允许延迟。

Demonstration完成证明——客户验收的凭据。提交了交付物,并不代表任务完成,客户验收确认才是,确认凭据包括上会审议通过、管理者审批、下游客户签收等。

image.png


有三个注意事项

1.三个“D”一个都不能少,要完整地呈现在绩效管理表格中;

2.基于“二八原则”,在绩效计划中只列出岗位的关键任务及完成标准即可;

3.任务完成标准应当在制定绩效计划时予以书面化,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双方签字确认。


无论是否用于绩效管理,实际上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提前制定完成标准,结束时拿来验证是否达成目标或符合预期,从而校正和改善未来的行动。

当前绩效管理已经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考核环节逐渐被淡化,而基于考核标准(即:任务完成标准)的绩效反馈和改善行动正在被更多企业重视并应用起来。“3D”模型可以帮助你制定清晰的任务完成标准,让非量化产出岗位的绩效评估做到有据和客观。


版权说明:本博客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上一篇:最新物业知识336问(202305)

下一篇:做好人员培养,提升团队能力

评论列表:

1.93攻略  2023-05-12 15:53:18 回复该评论
你写得非常清晰明了,让我很容易理解你的观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快捷导航返回顶部
润凌网络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