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从“破圈”开始

锐菱小虎子 阅读:161 2023-09-05 07:18:18 评论:0

朋友圈里,你有没有刷到过这种内容?

有人贴出合租消息,寻找靠谱的室友;有人发布行业动态,物色合伙人;

还有人生病了,问哪家医院好,孩子要上学,哪所学校合适……

本以为,朋友圈大都是泛泛之交,不会提供什么有效建议。

但事实经常是,人们总能从中找到一点有用的信息。

这看似是碰巧,背后却隐藏着一大秘密——

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弱连接。而这种似有若无的连接,构建起了捕获信息的巨网。

微信截图_20230901142914.jpg

其实,这种“超级连接”现象,早在十几年前,就被咨询师理查德与投资人格雷格所发现。

二人还将对人脉的研究,写成了一本名为《破圈》的畅销书。

截至今日,《破圈》的全球销量已超百万,被读者誉为社交的“黄金指南”。

不少人看后,这才懊悔自己没有好好经营人脉。

恰如书里的这句话:掌握越多的人脉,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人,是最大的资源,人脉资本,比黄金都珍贵。


01、人脉不通,所有的路都不通。


书一开篇,有个很扎心的话题:“你为什么那么穷?”

大家明明很努力,却一事无成,明明有能力,却没有机会。

他们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很有趣的社会实验。

2000年,巴黎大学举办了一场“创业游戏”。

参加游戏的1000人,被分配同样数额的原始资金,授予完全一样的赚钱技能。

然而,仅仅两周后,“二八定律”就开始显现——

20%的人,赚走了80%的钱。

而那80%的失败者,都有一个共同点:视借助外力,是可耻或者麻烦的事。

他们厌恶社交,宁愿花大力气到处寻找信息,也不好意思问问专业领域的朋友。

他们排斥他人,想干某件事,宁愿花大把时间试错,也不愿向外需求合作。

结果,孤军奋战到最后,只能以失败收尾。

难怪石油大咖洛克菲勒,在经历一番激烈的竞争后,会说:“宁愿付出天底下最大的代价,也要换取与人相处的本领。”

出门在外,靠的就是人情世故。

人脉不通,所有路都不通。

在书里,作者还讲了“倒霉蛋”利瓦伊的故事。

美国小伙子利瓦伊,前往加拿大度假。

可就在签证刚过期的时候,他被警察拘留了。

更倒霉的是,警方弄丢了他的护照,还拒不承认,导致利瓦伊的刑期从30天延长到了6个月。

身处异乡的利瓦伊,找不到任何人帮忙,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孤立无援的人必定要吃尽苦头。

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说过: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知识、经验、技术只占15%,剩下的85%全由人际关系决定。

人际关系单薄,圈子发挥不了作用,我们就失了85%的胜算。

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

人脉的时代里,能胜出的人,往往都是社交高手。


02、经营人脉,从破圈开始。


有人问作者理查德:如何才能拥有自己的人脉?

你是不是也有此困惑?

想社交,不知道如何开始;想交友,又不知从哪下手。

理查德说:人脉不会从天而降,社交开局,要从破圈开始。

紧接着,他讲了老朋友布鲁斯的一段经历。

布鲁斯,凭借异于常人的努力,做到了某电气公司的副总裁。

可他喜欢单打独斗,副总裁当了没半年,就遭到了排挤,不得不辞职走人。

为了谋生,布鲁斯开启了他的“破圈”进程。

他首先与老同学联系,在同学介绍下,认识了一个芝加哥大学的老教授,又认识了教授的几个学生。

布鲁斯经常参加他们的学术论坛,在后来的一次小组讨论中,布鲁斯的见解,深得一位投资人的认可,并很快与之开启了商业合作。

紧接着,他开始广泛社交,出席企业家晚宴,参加公益活动,积极服务社区。

就这样,资源、商机、人才……像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金鱼,被布鲁斯的人脉网兜住。

他的公司越办越大,两年后,就拥有了60多个办事处,7000多名员工。

而布鲁斯自己,也被《金融时报》评为“最会做咨询的社交专家”。

无论是谁,若想打通社交的任督二脉,首先要突围出自己的世界。

多接触外界,多交友,你才能一步步建起自己的人脉网。

当你人脉网的面积越大,你就越能网罗住机会和各种成功的可能性。

在书里,还有不少这样的案例。

餐厅老板大卫,在招呼客人时,偶遇了大学校友。

他主动上前攀谈,并且在谈话结束后慷慨地为校友免了单。

结果校友投桃报李,将公司餐厅承包给大卫,助大卫迎来了事业高峰;

还有技术员金巴尔,想成立网络公司,一直苦于没有资金。

一天,他在路上偶然碰上房东,便主动谈起自己的近况。

没想到,房东先生竟帮他找到了第一位天使投资人。

不管是布鲁斯,还是大卫或是金巴尔,人生转折点,都在与人主动连接的那一刻。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人,才能帮人打造出“无敌竞争力”。

你找不到的机会,朋友可能为你争取到;你想不通的问题,别人那里可能有答案。

社交圈的半径越长,可施展才华的空间就越大。

掌握“破圈”的能力,你的人生将不可限量。


03、向外连接,成为超级破圈者。


看书时,很佩服一位名叫洛伊斯的社交达人。

她只是芝加哥的一名文化委员,但以她为中心的社交网,却涵盖了整座城市。

不管是谁遇到了问题,只要找到洛伊斯,她总能为你找到合适的人帮忙。

她把自己活成了“万事通”,深受众人爱戴。

及至晚年,拜访她的人都络绎不绝。

如何才能像洛伊斯这样,活成社交枢纽?


不妨听听书里给出的建议:

1. 重视弱关系:保留联系方式是个很好的开始。

作者们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人,对“弱关系”根本不屑一顾。

点头之交,错过了就错过了;普通朋友,能不联系就不联系。

久而久之,朋友越来越少,圈子结构越来越单一。

而实现破圈的第一步,恰恰是主动走入人群,建立弱关系。

正如书里所说,保留联系方式就是个很好的开始。

别怕麻烦,你随手留下的手机号,很可能在日后发挥大作用。

别排斥旁人,不经意遇见的某人,很可能就是你的贵人。


2. 及时换圈子:切换连接枢纽,随时调整人脉关系。

美国贫民窟里,曾有两个帮派,为首的分别叫多克、奇克。

多克长期混迹在各大街角,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贫民窟。

而奇克,却在混了几年后,开始琢磨如何摆脱这群人。

他偶然间认识了一名律师,并将其发展为朋友。

从律师那里,他拿到了推荐信,进入一所法学院读书。

毕业后,他以大学生的身份进入政府,又在几年后竞选为波士顿的议会长。

格雷格在书里说:圈子不是固定的,我们需要随时切换连接枢纽,调整人脉关系。

好的圈子,助你平步青云,不好的圈子,只会把你甩进泥潭。

提升社交圈的层次,才能搭建更有效的人脉。

而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有足够的本事,然后跳向更好的圈层。


3. 提升自身价值:“有用的人,才配得上有用的人脉。”

有人问格雷格,破圈的关键是什么。

格雷格打了个比方:

“如果A要找家教,你要么可以做家教,要么认识做家教的人,才能与A产生连接。”

也就是说,对A而言,你要具有特殊性,也就是别人没有的价值感。

这就像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的 “社会交换理论”:

人际关系是交换关系,哪怕泛泛之交,也需要给对方一个联系我们的理由。

这看似很功利,却是不争的事实。

只有你有用,才能吸引来“有用”的朋友。

你可以掌握特殊技能,可以提供情绪价值,可以为人答疑解惑,或是提供帮助……

永远记住,你的自身价值,才是破圈的关键。


04、关于《破圈》,还有段挺有意思的小故事。


作者理查德和格雷格,本不相识。

他们一个在波士顿从事顾问工作,一个是纽约州IBM公司的投资人。

且不说行业跨度大,生活地域也相隔千里。

可就在工作过程中,理查德主动和一位会计师闲聊,说起自己在人脉研究中的一些趣事。

而这位会计师,又通过一位投资人,联系上了格雷格的同事。

于是,两位作者经过几位中间人的介绍,顺利展开了合作。


《破圈》中有这么一句话:

“我们要有一颗好奇心,一种结识不同人的意愿。”

聪明人,都会主动把自己当成枢纽,轻巧地衔接起别人。


发表评论
搜索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快捷导航返回顶部
润凌网络
在线留言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