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经济怎么走

锐菱小婷婷 阅读:66 2024-11-07 08:16:58 评论:0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巨大的。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我们在希望房地产下降的同时,也希望一些新的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能向上涨。这边降,那边涨,可以相互弥补,我们称之为新旧动能的转换。但过去这两三年的时间证明,房地产下行的幅度太大,新的产业根本补不上去。这样一来,所有与房地产有关产业的收入都会慢慢下降,消费当然就会随之下降。这是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

image.png

文: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原首席经济学家、经济预测部主任)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到底面临着哪些矛盾和问题?

大家都知道,在不久前的9月26号,政治局召开了一次会议。大家都认为很不寻常,感觉中国的政策可能会面临转型或者转向。因为以前的政治局会议都会放到每个季度的最后,一般是在10月30号左右,但今年却提前了一个多月。

这次会议召开的时候,新闻报道里面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几年以来,我们提到中国经济,特别是今年的上半年,官方对中国经济的评价还是“回升”“向好”,但在9月26号的会议当中,只提到了“基本平稳”“稳中有进”,类似“回升”“向好”之类的词汇不复存在。会议同时提出,中国经济还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

在这里,我们对中国经济好的一面不再阐述。尤其是中国的产业链,在座的企业家都在做,也有很多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创新。所以,我现在主要想给大家讲一讲,现在存在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

我个人认为,可能存在这样五点:


一、内需消费需求不足,居民消费偏低

收入预期偏低。城市中产阶层受房贷、股市、降薪影响大,财富效应减小。

消费倾向偏低。尽管2022年以来,居民消费倾向有所回升,但仍没有恢复疫情前的水平。2024年前三季度,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6668,2019年前三季度力0.6758。(2023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55万亿,边际消费倾向减少0.019,储蓄多增1.1万亿)

受产能利用率低、产销率低、利润率低、应收账款高等制约,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下降。

这两年来,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一直偏低。特别是今年,一些大城市,比如广东、上海等一些特大城市的居民消费增速出现了负增长。调查下来,主要是这些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下降。

这部分人的消费为什么下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购房。数据显示,有5000多万户家庭背负着房屋贷款;二是股票市场。很多中产阶级受到了股市下跌的影响;三是企业经营困境。这一点从去年开始尤其明显,很多企业因为经营困难不得不降薪,受影响的也主要在中产阶级群体。这样几个因素,就导致了居民的消费偏低。

要知道,中等收入群体是引领一个国家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力——一般情况下,通过中产阶级的不断升级,我们的产业也在升级。如果这些人的消费降级,产业也会遇到麻烦,很有可能会跟着降级。中国的产业原本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很大的竞争力,现在要降级,包括产品质量的下降,对我们的生活影响非常大。


二、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行业的下行)

房地产+建筑业占GDP的14%左右,加上关联产业占到GDP的25%左右。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房地产金融化程度、政府财政依赖房地产的程度,远远超过美国、日本、欧洲等。静态生产端计算,房地产下降影响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下降约0.4、0.3、0.5个百分点。房地产影响大,新兴产业难以弥补缺口。

每年应该有8亿m2左右的需求。考虑到大量的二手房入市、预期走弱等,房地产的调整还没有结束,摆脱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房地产风险通过宏观经济、金融、财政三个渠道向经济领域传导;经济下行;地方财政困难,债务风险较高;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上升。

目前,房地产行业下行的速度或时间已经超出了预期。当然,这也是一个老问题,从2021年开始,中国的房地产就在整体下降。特别是今年的5月17号,我们的房地产政策经过了一次大的调整,四个一线城市放开了购房政策以后,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只是稍微回暖了一点,也只坚持了短短半个月,接下来又开始下行。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巨大的。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我们在希望房地产下降的同时,也希望一些新的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能向上涨。这边降,那边涨,可以相互弥补,我们称之为新旧动能的转换。

但过去这两三年的时间证明,房地产下行的幅度太大,新的产业根本补不上去。我们看,2021年,中国汽车行业的销售总额是18万亿,今年差一些,也达到了9万亿。而所有新产业销售额的总和大概只有4万多亿,无法弥补房地产产业下行所带来的缺口。这样一来,所有与房地产有关产业的收入都会慢慢下降,消费当然就会随之下降。这是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


三、地方政府债务和土地财政收入下降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我国近年来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部分地方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2023年以来,部分省份开始实施化债方案,财政收支更加困难,出现了乱罚款、乱收税、“远洋捕捞”等现象,破坏了营商环境,影响了基础设施投资。


今年预算赤字率3%,赤字4.06万亿(上年3.88万亿),专项债3.9万亿(上年3.8万亿):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4年一般预算收入223950亿元,增长3.3%;总支出285490亿元,增长4%。基金预算收入70802亿元,增长0.1%:总支出120193亿元,增长18.2%。两个预算合计收入增长2.5%,支出增长8.2%。但1-9月份,两个预算收入下降5.6%,支出下降0.8%。其中税收下降5.3%,土地出让收入下降24.6%,非税收入增长很快。

房地产的下行,直接带来了土地财政收入的下降。2021年,我们的土地收入接近9万亿,今年大概只有3万亿。地方政府一年要减少6万亿的财政收入,说明地方的财政吃紧。而且从去年开始,我们又要求地方政府化债。财政收入下降加上化债压力,导致地方的“三保”,即保工资、保基本民生、保政府运转也出现了问题。

于是就开始乱罚款、乱收费、乱倒查,甚至出现了一个新名词——“远洋捕捞”,指的是地方政府跨地抓企业家,要交钱才能放人。这种做法严重恶化了市场环境,让企业家不敢开展跨省的经济、贸易,其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所以,在9月26号的政治局会议中,曾经专门讲到了这个问题,提出要优化营商环境。但是怎样才能优化营商环境呢?首先还是要想办法解决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

这三个问题加在一起,消费就慢下来了,房地产投资也慢下来了,政府的消费也慢下来了。这几个方面虽然在下降,但生产端还在,怎么办?物价开始下跌。物价一下跌,一些企业家就“卷”,越卷越没有利润。为了降成本,可能有些企业还要让员工加班加点,还要给员工减薪。如此一来,大家自然怨声载道。


四、企业家信心的缺失

这一点叠加了物价的下跌,所导致的状况是有目共睹的。


五、国际政治、经济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世界经济延续复苏势头,但走势分化,美、欧、日等主要国家政策开始调整。


俄乌冲突,巴以冲突难以解决。

美国、欧洲等持续在人员、贸易、投资、金融、科技、安全等多个领域采取措施,打压遏制、脱钩断链、小院高墻、近岸外包、友岸外包,全方位围堵遏制我国经济发展和快速追赶。中美冲突超越了过去几十年传统的大国冲突在经济领域的力度。如果特朗普当选总统,把出口关税税率提高到60%,静态计算,我国对美会减少2000亿美元,拉低我国经济约1%,也会抬升美国的CPI约0.9%,减缓美国降息节奏和力度。

从汇率、价格、资本流动、外贸、海外资产安全等多个渠道影响我国经济。2025年,世界总体经济环境对我国影响比2024年要严峻。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美国大选的影响。现在看来,普遍认为特朗普当选的可能性很大。我们最近也在与一些国际专家共同研究,日本、韩国和欧洲的专家们都不希望是这样的结果。大家认为,特朗普这个人轻狂又不可预测。我在前两天和一个美国的专家见面。如果特朗普当选,他很有可能成为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主席。于是我问他,如果特朗普当选总统,他会在什么时候给中国加征关税?他认为,可能这个人上台的当天就会宣布。这就和2016年他当选的那次不一样了。2016年,特朗普第一次当选美国总统。但直到2018年的5月份,也就是过了一年半的时间,他才给中国加征关税。但这位专家认为,这一次可能不一样了,特朗普团队的原班人马都在,他一当选,马上就可以施展拳脚。我当时就向他表示,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中国的企业家恢复出口贸易的日子就无期了。

那么,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到底有多大呢?各方面都在研究,普遍认为,如果美国把中国的关税从现在平均20%的水平直接增加到60%,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估计要下降40%。我们对美国的出口大概是5000亿美元,从美国进口是1500亿。出口下降40%,意味着出口额下降2000亿。这其中主要是消费品,还有一些相关的设备。这就意味着我们的GDP会减少1.4万亿人民币,从静态上看,会把中国的经济拖住。当然,动态地算不会那么高,我们还有一些产业是可以绕过去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走出去可能是一个必要的选择。这是大家都要思考的问题。当然,即使哈里斯当选,中美的贸易战和科技战也还是会持续。这是一个新情况,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上述五个问题叠加在一起,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第一,过去,国内的经济增速一旦下降,我们首先就会拉动基础设施建设、搞投资。现在拉不动了,因为地方政府资金紧张,我们的基建也做得差不多了;第二,出口也能拉动经济的增速。但现在出口也遇到了问题。这么多的问题,中国怎么办?

要想办法把扩大消费。但是在历史上,很多国家的经济学家都证明过,扩消费是一个慢工夫,因为个人的消费行为很难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比如,一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白给的钱都不会花,绝对要存起来。当然,我们的导向肯定是要扩大消费的。虽然实体经济的改善也相对缓慢,但只要方向是正确就没问题。

所以,我一直跟企业家朋友们强调两件事:第一,我们只能想办法向内看,想办法把企业办好;第二,企业家没有抱怨的权利。只要是一个企业家,就只能自己想办法,要跟国家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经济形势展望和目标建议

但是,我们要不要解决问题?又怎么解决问题?

刚才讲到,9月26号的政治局会议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就有了政策上的一些转向。转向是要做什么呢?首先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适当扩张。扩张的目的在于,要想办法把物价带起来。只有政策上的改变,才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到的几方面的问题。

政策的大方向确定了,具体要怎样落实?主要是着眼于第四季度,先把第四季度的经济稳下来。

先来看一下2024年9月26日政治局会议的政策。

货币政策:降息、降准、降存量住房贷款利率、设立两个支持资本市场的工具等。


财政政策:大规模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形债务、发行特别国债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专项债收购保障房和闲置土地、重点群体生活保障。

投资政策:提前下达2000亿元投资 (2025年超长期国债和一般预算)、助企帮扶。

房地产政策:四个取消(限购、限售、限价、住房标准),四个降低(首付、公积金利率、存量贷款利率、税费),两个增加(城中村和旧房改造100万套、白名单贷款4万亿)。

稳增长和防风险。存量贷款利息减少1500亿元、财富效应增加、投资增加。


上述政策应该如何评价呢?

一、货币政策。

1.  降息、降扣款准备金率。然后把货币放出来,把5000万户家庭的存量贷款利率下调,降低他们的付息成本。特别是针对中产阶级,利息降低了,他就有钱就会去消费,而不会存起来。

2.  设置工具,稳定股票市场。也有两个工具,包括上市企业可以贷款回购自己的股票。还要设置一些工具,把钱贷给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鼓励他们买股票。最近,股市上升很快,几天之内平均股价涨了30%。这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任何企业的利润都达不到这样的涨幅。当然,股市这几天稍微稳定了一些,说明这个工具还是不错的。

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要做什么?要想办法解决我前面讲的三个问题:首先是拉动消费,第二要保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也是我们9月26号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来的。

原来,我们只是把原来房地产过热阶段的一些限制政策取消了,从来没有“止跌回稳”的提法。因为大家认为,房价跌一点,只要不对经济造成太大影响,老百姓是欢迎的,因为房价确实是太高了。而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要房地产止跌回稳,这是个巨大的一个政策转向。

但是,房地产怎样才能实现止跌回稳?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三条,除了降息以外,很重要的一项政策工具就是,财政要做两件事,一是把卖出去的地收回来,不要再盖那么多的房子了;二是把多余的房子收回一些,作为保障性住房,或者分一部分给新市民。

现在,我们的新市民大概有多少?一般估计大概在3亿左右。什么是新市民?就是进了城的农民工,还有跨地区工作的大学生。这部分人进城以后,在城市工作但买不起房子,政府要想办法让他租房子。

但是,问题又来了。一边是盖了很多房子卖不掉,另边,是很多人买不起也租不到,怎么办?这个时候,政府要参与进来,通过一定的途径把房子租给他们。政府就要发挥这个作用。

具体怎么做呢?通常,政府是可以收购的。收购之后,可以先进行简单的装修,再把周围的基础设施建设好,之后再把它租出去。政府总是要建学校、建医院,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吧?那么也可以把房地产买下来,希望政府能做好这件事。

第三,要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9月26号给出的财政政策,重点强调了地方政府化债的问题,至于财政怎么用于扩大消费,怎么用于解决房地产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政策。当然,建设部有一个政策提出,今年要收购100万套房作为保障性住房。同时,在城中村要做棚户区改造,要做老旧城区改造,再改造100万套这样的房子做货币化安置。就是说,居民有买房意愿,政府可以发给一定的补贴,让他去买,不要再住回来。所以,房子的问题,就是通过这两个途径来解决。但真正为新市民解决福利房的问题,还没有完全纳入这个政策。

三、投资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还有投资政策,即提前下达2000亿元的投资,把明年要花到的2000亿先拿出来,今年继续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目的是拉动、刺激经济。

这些政策全部落实以后,四季度的经济就能回升,我们估计会回到5%左右。这样一来,全年的GDP基本上就能达到4.9%,可以完成今年的目标。

同时,这里面的很多政策会为明年的经济带来影响。

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9月26号为什么要出政策?哪些政策开始转向?这里最大的政策取向就是回归房地产,并且要止跌回稳。

当然,现在很重要的一个讨论是,要追求价格止跌还是销量止跌?我个人的看法是,还是要想办法让价格稳下来。房地产的销售量、投资量,长期看还是下降的,因为房子太多了,不能再增加了。

四、房地产政策。

明年的经济怎么看,政策怎么定?刚才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第一是货币政策继续宽松,其目的是通过降利息把房价稳下来。降息才能使很多人觉得房价更低了,可以买了。所以我们看到,最近一些城市的房地产又火了起来,尤其是二线城市的二手房市场很火爆。一些大户型、高质量的房屋也很好卖,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有改善的需求,而那些品质不高的房地产还是不行。

货币政策宽松,就要降息降准。从企业家的角度看,人民币的成本有可能会下滑,那么一些好的行业就可以着手扩张了。

第二,前面说,财政政策要解决消费问题。解决消费的问题,简单地说,大概有三项政策。

怎么解决消费?经济学里面讲得很清楚,要给消费者长期和稳定的收入——消费与持续性收入密切相关。一次性收入,老百姓是不敢花的。我们能不能解决持续性收入的问题?

所以,这三项政策,其一是要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好。这是目前就应该着手进行的,特别是针对农民工以及农村60岁以上老人,应该给他们以基本的社会保障,我们称之为基础养老金,要提高他们的基础养老金水平。

现在,农村的基础养老金是多少?这些过去没有拿过工资的农民,去年是人均90元,这是中央财政给出的数据。今年增加了20%,变成了108元。对于一个农民来说,一旦种不了地,这些钱是养活不了他自己的。所以,我们希望这笔钱能够不断增加,比如增加到一个月500元。当然,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每个人每个月500元,相比现在就增加了近400元,一年下来就是5000元。我们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有3个亿。一个人增加5000,一年就要增加15000亿,这对财政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不是轻易能办到的。但是,他们一旦拿到这笔钱,我认为,消费是可以上来的。

其二,要有生育补贴。要鼓励年轻人生育,生育补贴就应该赶紧做起来。一旦在这方面为他们提供帮助,完全可以拉动消费。

其三,刚才讲过,我们有3亿农民,其中有1.9亿的农民工。这些人的医疗、养老,他们房屋的租赁、子女的教育,都要花钱,也是拉动消费的一个途径。


宏观经济政策建议

1、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

内需不足是当前的主要问题,通货紧缩效应是经济下行的重要作用机制。财政政策要发挥主导作用,货币政策要配合财政政策,阻断通货紧缩。


努力完成2024年财政预算目标,补充税收减慢和土地出让金下降形成的缺口。

适度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大规模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包括一般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形债务,帮助地方政府清偿疫情期间拖欠的企业账款,尤其是应对疫情的公共卫生支出。收购土地和已建未售住房,用于保障房和新市民租赁房。

扩大中央政府赤字规模,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加快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于女教育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补助。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生育补贴和婴幼儿看护教育支出等。

2.2025年经济发展目标建议

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


我国经济的潜在水平在5%右,过去四年,我国实际经济和潜在经济之间出现了较大缺口,通过宏观政策调整和社会预期引导,把过剩的储蓄转化为消费和投货。

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较大。

就业需要。

2020-2035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4.7%的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增长2~3%明确为刚性政策目标。经济出现易冷难热态势,需要把追求温和通胀的重要性提高到与追求经济增长同样的地位。

以上就是我们对宏观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再强调一次,我们一再主张,中央财政要跟地方财政合作,能不能把房屋收购下来做租赁房?我认为,如果推出一些相应的政策,明年的消费增速一定会有明显的提升。

当然,还有两项很大的政策,一个是要改革政策,保证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同时要继续化债。希望我们明年的政策能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的经济能稳到什么程度?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国家要定什么样的目标?我们政策的力度是要围绕这样的经济目标来制定的;二是怎样反制美国大选?大选之后,我们怎么做?我认为,就是这么两件事,并且中间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但是有一点很清楚。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接近5%。有很多企业家对此保持了自己的看法。不管怎么样,我们认为,保5有很大的必要性,这里也包括了保就业。今天就不展开讲了。

再有一点,国家一定要保证物价指标的提升。在通货紧缩、物价下跌的情况下,企业一定是不敢投资的,越投越跌;老百姓也不敢消费,买了就降。所以,首先,各个国家一定要把物价指标保持好,说提升2%,就要提升2%,这会为市场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即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指向扩张的。唯有这样,企业家才有钱赚。第二,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怎么才能退出来?这个问题很严重,彭剑锋老师也一直在投入这个领域的研究。

这两年我们发现,为什么大量的企业赚不到钱,但是某一个领域仍然会有大量的企业涌入呢?而且我们看到,主要是民营企业家在往里面扎。这就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产能过剩往往是因为国有企业太多,但国有企业可以退出,或者进行兼并重组。它们做这些事的时候,政府可以参与,因为它们是国有。

但现在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深陷其中,所以我们一直在研究,为什么那么多的民营企业明明不赚钱,还在往里面冲?是企业本身的问题,还是政策导向有问题?另外,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我想,还是过多的党内经济状态,统一的大市场没有做起来,各种补贴招致欧洲组成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反恐阵线”。他们的措施是,你为你的企业补贴了36%,我就给你加征36%的关税。当然,这些行为是可以讨论的,也可以相互制衡,但是美国乱加关税毫无道理,它不能以欧洲为标准。

类似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还是要从政府的管理层面着手解决。

这就我前面讲过的对政策的一些建议,是改革过程中关于企业的一些思考,希望政府在制定改革措施的时候,能把这些问题考虑进来,把通货膨胀尽量控制在2~3%的水平。

我个人的看法,从整体上看,明年的经济可能比今年还要艰难。虽然国内的政策已经转向,但是除了我刚才讲到的问题,最大的障碍还是中美之间的政治走向依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了上述目标和政策,包括政策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一些问题就可以得到预防。

未来会怎样?我个人认为,9月26号的政治局会议关于政策的转向可能是一个起点,它说明,无论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是发展改革方面,高层已经认识到国内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现在开始做,难度虽然大,但是方向没有问题。

因此,对于国内的一些企业家而言,就要坚定信心开始布局了。昨天,我见到了几个一级市场的投资人。他们前几年业务基本停顿了,但企业退不出来。所以我跟他们讲,现在应该开始行动了。股票市场一旦做好,股票市场的融资就可以启动,融资也可以让股票市场发挥更多作用,有些企业就可以上市了。所以,该退出的可以退出,但未来的一级市场一定是可以布局的。



发表评论
搜索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快捷导航返回顶部
润凌网络
在线留言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