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和培养高潜力人才
导读:
1、人才的重要性
2、什么是高潜力人才
3、如何发现高潜力人才
4、如何培养高潜力人才
01、人才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所有成功的团队都重视人才,管理者都是识人用人的高手。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在楚汉相争中获胜,主要是他识人用人的能力远超竞争对手项羽。刘邦曾经总结过自己获胜的原因: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同样,汉武帝身边文有公孙弘、董仲舒、张骞,武有卫青、霍去病、李广。光武帝有云台28将,唐太宗有凌渊阁24功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梅、魏征、秦琼、尉迟恭等等。朱元璋手下文有李善长、刘基、武将有徐达,常遇春,汤和,蓝玉,李文忠等。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人才是不可能的,靠单打独斗很难成功,楚霸王项羽就是典型的例子,个人能力突出,一人能抵百人作战,但是不能知人善用,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
作为管理者要有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能力,才能带好团队。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个人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作为管理者却是失败的。刘备时期,文有诸葛亮、庞统、武有关张赵马黄,与曹魏、孙吴都有得一战。但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接管后却变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诸葛亮在与司马懿的斗争中,被对手看出弱点:事必躬亲,必然劳累,可不战而胜。
02、什么是高潜力人才
人才重要,关键人才更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单位高薪聘请高素质人才的原因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也更重视人才。各种人才政策频出,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工程院、科学院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部委也有自己的人才政策,科技部的“973首席科学家”、“863首席科学家”等。地方政府也出台了自己的人才政策,像山东有泰山学者、河北燕赵学者等等。
企业要想持续高速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人才梯队。要建设自己高素质人才梯队,就要不断发现高潜质人才、培养高潜质人才。那什么样的人算是高潜质人才?
很多企业有个误区,喜欢以绩效来筛选人才,认为高绩效人才就是高潜质人才。这种认识有点偏颇,高绩效人才有可能是高潜力人才,但是高绩效只是高潜力人才的一个方面。
高潜力人才是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与环境中,始终明显表现出色,在保持高绩效的同时具备领导意愿、取得成功的能力以及对组织有着更高敬业度的人才。他们面对未知、不确定环境或挑战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强烈发展意愿,从内而外地激发积极性,愿意接受挑战和承担更多责任。他们对组织战略落地、业务发展、梯队优化与建设至关重要。
高潜人才具有一般员工所不具有的成长潜力,他们积极主动,做事靠谱,喜欢新鲜事物,喜欢钻研学习,追求卓越,能够自我快速成长。
03、如何发现高潜力人才
了解了什么是高潜质人才,那我们就需要睁开我们的慧眼,去发现这些高潜力人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发现高潜质人才,需要了解他们的特征,这样才能根据特征去发现我们身边的高潜人才。
首先,与普通员工相比,他们一般绩效优秀,而且持续稳定。有的员工绩效时好时坏,运气好时或者状态好时,绩效就好,一旦环境不好或者自身状态不稳定时,绩效就不好,这样的人不能算是高潜质人才的选择对象。高潜人才不仅业绩高,还要持续稳定,要一个词来描述就是“靠谱”,领导把一项任务交给他后,比较放心,不用再费很大精力去跟踪监督,到时间点要结果就可以了。
第二,比较喜欢新鲜事物,并喜欢研究探索,并能快速具备新行业技能或者掌握新技术。在新行业或新技术出现时,比较敏感,能够领先于普通人进入行业,熟悉相关技术和业务。他们有好奇心,有强烈的学习新知识欲望,也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他们往往对组织忠诚,没有那么多私心杂念,就是喜欢钻研,喜欢将自己研究的事情与工作结合起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三,高潜人才往往是T型人才或者π型人才。他们拥有某一方面特长,并在其他方面或多方面有自己的深入理解,他们具备复合型人才特点,这个特点可以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发挥综合性人才的作用,具备走上管理岗位的潜力。有的销售人员,不仅仅懂客户心理,还热爱学习,通过和技术人员沟通学习了很多技术,能给客户讲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原理。有的设计人员还懂简单开发,能把自己设计思路用原型方式给开发人员讲解,做到无缝对接。
第四,高潜人才,热爱学习,追求卓越,对自己发展和团队发展有强烈的愿望。在职业生涯初期,高潜力人才必须熟练掌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把工作做好的同时,追求卓越,把工作当事业来做,成绩明显优于其他同事。随着工作的调动和晋升,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也逐渐建立起自己职业发展的雄心壮志,为自己事业和团队成功,不断努力进取。
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提前去挖掘、去发现这些宝藏,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的有利支撑,为企业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04、如何培养高潜力人才
发现高潜力人才,作为管理者,还要有宽广的胸怀去成就他们,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人才是实践检验出来的。高潜质人才在实践中沉淀,在工作中学习。
要培养高潜力人才,要给他们适合成长的环境,并给予合适的激励机制,让高潜力人才“自燃式”生长,尊重高潜力人才的个体差异,自驱式成长比刻意培训更加有效。
首先,要培养高潜人才,要给他们挑战的高目标。很多时候潜力是逼出来的。以制定目标为例,有的企业制定目标时参考企业过去几年的业绩数据,考虑市场环境,提出增长一定比例的方式来制定目标。大部分比例都设置偏低,比如20%,30%等等。这样的目标对大部分员工来说压力不够,更别说高潜人才。低目标往往通过加班或者多投入资源的方式就能完成,不会激发人才的潜力。
只有高目标才能激发人员潜力,樊登老师讲过一个10倍目标法,就是要制定10倍于原来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只能通过创新来完成,创新流程、创新技术、创新业务等等,这样就能激发人才潜力。即使完不成10倍,完成2倍也是巨大的成功。
观察他们应对高目标、高压力的环境中的表现。高目标意味着压力高、任务重、困难多。他们是否能在困难面前越挫越勇,在不断试错中总结教训,继续前行,成功的道路和思维方法是实践出来的。这考验他们是否皮实抗压,他们能是否能自驱、精进,最后做个靠谱的人。
第二,要给予辅导和支持。即使是高潜力人才,我们也要给予辅导和支持,一是避免资源的浪费,而是让人才在困境中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在辅导时,要通过绩效反馈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学会复盘,通过复盘学会精进。
必要时,可以设置导师,帮助他们成长。很多单位对后备人才实施导师制,让企业高管或者牛人去辅导高潜人才。如果没有合适导师,可以指定一个行业标杆,让他去学习,去参考。
第三,要扣动员工心灵扳机,激发他们的自驱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如果把员工梦想与企业目标联系起来,就能找到员工心灵深处的需求,就能激发员工的斗志。
从人性讲,个人不会为了企业而努力,但是会为了自己目标而努力,一旦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一致,员工就能自驱完成目标。一个拥有强烈目标感的人,为了达成他的目标,愿意付出非凡的代价。他们愿意主动提升自己,排除困难,实现目标。
最后,要有筛选机制和激励机制,保证人才培养后能留下来。培养员工是否成功,就是通过考核规则来验证培养结果,通过激励机制,吸引高潜人员加入培养队伍,并认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