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的第一步,不是路径,不是战役,而是结构

润凌小婷婷 阅读:7 2025-09-05 01:18:58 评论:0

在企业战略讨论中,很多人习惯性地从“路径”谈起:做什么项目、打什么市场、投多少预算。

但一个常被忽略的前提是:很多企业并不是只有一个产品。

image.png

只有单一产品的企业,往往还停留在“战术选择”的层面,还没有真正进入战略舞台。
真正的战略,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当企业同时面对多条战线时,资源该如何分布?

所以,战略的第一步,不是路径,不是战役,而是结构

01|为什么要先定结构?

结构是企业的基本秩序,有了秩序才有协同

因为企业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而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没有结构,资源就会乱撒:谁都要、谁都缺,最后只剩内耗。所以,没有结构的战略,就是一场消耗战。

企业一旦多线并行,矛盾就不可避免:市场要扩张,财务要省钱;研发要创新,销售要冲量。而结构的作用,就是在矛盾里建立秩序,让力量不抵消,而是同向发力。

企业得结构的落点关乎四个选择:

  • 产品结构:主力靠什么打天下?辅助怎么支撑?创新怎么试错?

  • 业务结构:哪些业务值得资源,哪些只是补充,哪些要放弃?

  • 客户结构:利润是靠大客户还是长尾?核心是谁?

  • 组织结构:有没有能力承载战略?资源能不能打穿到底?

所以,结构不是摊子,而是骨架。骨架定了,企业才有形。

这就是为什么战略要先定结构,因为结构决定了有限资源能不能聚合成合力。没有结构,路径只是零散的动作;有了结构,路径才能成为一条被打通的通路。

02|为什么路径要“逐个业务打通”?

每个业务的成功逻辑不同。不同业务,不可能用同一条路径。

  • 核心业务:要么拼市占率,要么拼毛利率;

  • 辅助业务:要么控成本,要么补缺口;

  • 创新业务:要么快速试错,要么耐心孵化。

如果只画一条“大路径”,大家照着一个模板跑,结果是:有人需要提速,有人需要刹车,最后全局全乱,这就是没有业务分解的路径,就像让短跑和马拉松用同一套配速,怎么能跑赢?

路径同时也是结构的试金石。结构搭得再漂亮,如果某条业务的路径跑不动,就是空架子;只有所有路径都能打通,才说明结构合理,资源协同有效。结构定秩序,路径定成败。没有路径的检验,结构只是纸面逻辑。

更重要的是,只有逐个业务打通,协同才能真正发生。多业务企业里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各跑各的:

  • 研发盯着创新业务,销售只冲核心业务;

  • 财务死控成本,市场拼命砸广告。

看上去都没错,但全加在一起就是错。只有逐条路径被打通,业务之间才会在结构框架下形成互补和支撑,避免部门各自赢,企业整体输。

路径打通,战略才能进入闭环。战略不是一次性设计,而是不断验证。每个业务跑出来的结果,都会反哺到结构:哪个业务是真正的增长点,哪个业务成了拖累,哪个业务值得加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形成“结构—路径—结构”的动态循环,让战略从纸面走向现实。

所以,战略不是定一条总路,而是不断打通一条条业务通路。战略的胜利,不在于地图画得多漂亮,而在于每一条路都能真正走通。

03|怎么做到“先定结构,再通路径”?

image.png

第一步:先认清命门

企业必须先找到自己的生命线:靠什么能力赢,靠哪条链条生存。企业不是万能体,它一定是靠某个核心能力活下来的:

  • 有的是产品硬核,技术领先、工艺独到;

  • 有的是渠道掌控,比别人更快、更广、更稳;

  • 有的是客户绑定,牢牢掌握大客户、深耕关系网。

如果生命线不清,就会什么都做,结果哪里都做不深,最后在竞争里被淘汰。战略的结构取舍,必须围绕生命线来搭。

  • 产品型企业:主力产品要打透,创新产品要试错,辅助产品要跟随;

  • 渠道型企业:核心业务是渠道掌控,其他业务只能是补充;

  • 客户型企业:大客户是核心,长尾只能低成本服务。

第二步:结构要敢于取舍

战略的关键不是“做什么”,而是“放弃什么”。

  • 哪些业务值得集中火力?

  • 哪些业务只能做辅助?

  • 哪些业务必须砍掉?

结构不是把所有业务都放上去,而是明确:谁是核心,谁是补充,谁该砍。

  • 阿里在做电商时,淘宝是核心,天猫是升级,聚划算只是补充;

  • 小米早期主打手机,生态链产品只是围绕手机的延伸;

  • 很多企业的问题是“都想做”,结果每条线都半死不活。

第三步:路径要沿价值链打通

路径不是一句“做大市场”,而是每个业务都要沿着价值链一环一环跑通:

客户需求 → 产品研发 → 生产交付 → 渠道销售 → 客户服务。

每条业务都要明确节点、指标、责任人:

  • 核心业务:市占率要到多少?毛利率要提升到多少?

  • 辅助业务:成本要降到什么水平?库存周转要压缩多少天?

  • 创新业务:要在多长时间内完成试错?要跑出第一个盈利模型?

比如瑞幸咖啡的路径就是沿价值链打通的:

  • 通过低价和便利抓住需求;

  • 用标准化和供应链压低交付成本;

  • 依靠数字化系统提升渠道效率;

  • 最后再用服务和高复购形成飞轮。

所以,价值不是在某个点上创造的,而是在每个具体业务链条打通时创造的。

第四步:闭环机制反哺结构

战略不是一纸蓝图,而是一个循环。

  • 如果路径跑不通,就说明结构有偏差;

  • 如果某业务跑赢了,就说明这部分结构值得加码;

  • 如果某业务成了拖累,就该果断收缩。

比如,拼多多早期走低价路径,结构就是“补贴+下沉市场”。随着路径被验证,他们逐步加码供应链和品牌商家,让结构升级;

反之,京东的“百货化扩张”一度压缩利润,路径验证后,反而倒逼它回归物流和3C的结构优势。

所以,路径是结构的试金石,执行是战略的复盘器。


所以,战略的落地逻辑是:

  • 先认清命门,知道什么是企业的生命线;

  • 再搭好结构,让资源集中成合力;

  • 然后逐个业务打通路径,沿价值链形成飞轮;

  • 最后用闭环机制不断修正,让战略不只是设计,而是能跑、能赢。

战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连串关键选择。结构让资源有序,路径让业务可赢,循环让战略长效。


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blog.rlidc.com/post/1272.html

声明

1.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文章归档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快捷导航返回顶部
润凌网络
在线留言
联系电话